【细嚼慢咽】六万字逐帧详解《饮食男女》的主题与表达技巧(一)

2023-08-09 17:48:23来源:哔哩哔哩

我这人不喜欢说客套的废话,所以咱们直接开始

这一期视频,是我将制作的内容从分析小说的写作规律,调整为分析影视剧的创作技巧的一个小小的转折点

其实小说也好,电影电视剧也罢,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在讲故事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此,一些基本的表达技巧,比如说镜像对照啊,比如说一语双关,埋个伏笔之类的,这些技巧都是共通的

不过,二者承载表达的那个载体,毕竟一个是用文字,一个是更为直观也更为丰富的画面和声音,因此,在表达的方法上,影视作品能够玩出来的花活往往远比文字小说更复杂

在表达的效率上,二者也是天差地别

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一期要讲的《饮食男女》中有这样一段名场面

杀千刀的老居在整出最后的绝活儿之前,画面右侧的锦荣这个角色虽然一直低着头,但其实她这个动作、表情,甚至她所在的位置,一直都是在为接下来的剧情做铺垫

但我们第一次看的时候,99%的人都不会留意到她

此外,画面左侧的梁伯母这个角色,自身前后的表情变化,也是非常有趣的,一句话都不用说,就营造出了非常好的喜剧效果

大家想想,如果用文字来叙述这段剧情,并且试图达到同样的表达效果的话,能做到么?

恐怕很难,因为文字的描述是很难做到同时兼顾多个主体的

而通过影像画面来展现的话,就简单的多了

只需要一个能够将三个人物都框进去的固定镜头,就可以同时兼顾三个主体了

而且杀千刀的老居此时作为表达的主体,他不停说话,输出内容的这个行为本身,就在引导大家的注意力,再加上左侧的梁伯母时不时的捧哏,又进一步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那么,大家自然就会下意识的忽视右侧一直低着头,虽然状态不正常,但传达出来的信息量几乎为零的锦荣

简而言之,优秀用心的影视剧在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法上,是有非常多的内容值得琢磨和品读的

所以我们就从这一期的《饮食男女》开始,聊一聊影视剧的表达与技巧

关于《饮食男女》,我要聊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两个问题:

其一,《饮食男女》在讲什么?其二,《饮食男女》是如何讲的?

这一期我们先聊《饮食男女》在讲什么

这个问题乍一看好像有点废话文学的意思是吧?

《饮食男女》嘛,讲的还能是什么?不就是饮食和男女么?谜底就在谜面上

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饮食男女》这个标题,只概括了电影的剧情内容

而对于电影的主题,它说了一半,藏了一半,而且说出来的这一半,也没有点透

我们先聊说出来的这一半

提到饮食男女这四个字,有些文学基础的朋友们应该都能立刻想到下半句:『人之大欲存焉』

这个个人的欲望,就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之一

食欲和性欲,都是最基础的生理欲望,其实说白了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所以,很多的作品当中都会有意识的将这两个元素并列安排,一同出现,从而达成相互映照的效果

比如我之前曾做过一期<黑神话·悟空>蜘蛛新娘那个六分钟剧情预告的解读

在那个剧情片段当中,就是同时通过对吃和性这两个基础欲望的态度,来展现每个蜘蛛精在从兽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所处的大致位置

最后的蜘蛛新娘甚至已经脱离了简单的男欢女爱阶段,开始追求婚礼这样一个纯粹精神层面的需求了,并且一直为此等到白头

所以她是所有蜘蛛精当中,在心理上由兽进化为人,进化的最为彻底的

但可怜的是,在生理层面上,她进食的时候,仍然会被躯体所支配,回归蜘蛛的兽性本相,那么大家想一想,在面对同样为基础生理欲望的性欲时,她又会是什么状态?

显然,她还是会不由自主的被躯体的兽性本相所支配,继而作出与已经人性化的内心相悖的事

这种心理与生理的错位,促成了最后的那个彩蛋:

蜘蛛新娘以蜘蛛的本相,用人的声音,对着自己一直期盼归来的人,声嘶力竭地喊出快走二字

这里面的悲剧美感,也是非常值得大家细品的

好,扯的稍微有点远,咱们再说回来

在《饮食男女》这部电影当中,食欲和性欲同样是并列安排,相互映照的,并且,在个人和家庭两个层面,寓意还是不一样的

在个人层面,饮食和男女就是简单的欲望的体现而已

但由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就是在男女问题上总是讳莫如深,因此,电影在表达的时候将每个人物对于饮食的态度设计成了显性的,人物对于男女的态度总是相对隐性的

举几个例子:首先大姐在吃饭之前有个习惯,就是一定要祷告,哪怕大家都饿着肚子尴尬地坐在那等着她,她也得把流程走完

我们再对比一下大姐向家人摊牌时的台词:

“我们等不及了,他要……我又是个教徒,今天早上,我们已经情牧师公证过了”

跟吃饭之前的祷告是不是完全一样的?

虽然我很急,但我还是不能急,还是要先坚持走完最起码的仪式流程才行

至于为什么要给大姐设计这样一个压抑,固执的性格,以及基督徒的身份,咱们后面做整体人物分析的时候对比着来说

然后再看二姐,她在男女方面的态度看起来好像是最为开放最为现代的

电影开始时,她与那个“朋友关系”的男人之间完全就是最为纯粹的……“朋友关系”,但是继续看下去我们就会发现,她是唯一一个学做菜的女儿

并且她曾在那个与她只是“朋友关系”的男人那里做菜,而且做的非常多,还都是非常复杂的功夫菜,虽然这个男人并不懂得品尝这些菜,也并不懂二姐做菜这个行为的意义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答案很简单,二姐实际上是一个心口不一的人,她嘴上说的虽然是不做男女朋友,只保持纯粹满足个人欲望需求的“朋友关系”,但实际上她把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就是定位成了夫妻,她做菜的行为,是试图用这个“朋友关系”的男人来满足自己“家庭层面”的精神需求

所以,在二姐的原生家庭彻底散架之前,才会又添加了一段,那个“朋友关系”的男人突然说自己要跟别人结婚了的情节

这段“朋友关系”的结束、与李凯精神恋爱的结束,再加上老温和三妹一个死别一个生离,这四个方向的缺失,最终促成了二姐离家的选择

至于二姐为什么被设计成唯一一个学做菜的女儿,咱们还是后面做整体人物分析的时候对比着来说

最后一个案例,三妹,她的感情戏可以说是三个女儿当中最为草率同时也最出格的

她跟家里人摊牌的时候,说的并不只是自己谈恋爱了,想要结婚了,而是直接一步到位,怀孕了,并且她找的这个男朋友,是趁闺蜜玩欲擒故纵的时候,挖墙脚挖来的

然后我们再对比一下三妹个人关于饮食的戏份,首先在电影第5分钟初次登场的时候就点明了她当时的职业,与她那个在大饭店做主厨的父亲可谓是截然相反

而且这段戏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她父亲做烤鸡的一小段镜头

炸鸡与烤鸡,快餐速食与传统饮食,非常鲜明的时代差异的对比

此外,在电影第35分钟的时候,还有一段她挖闺蜜墙角的这段戏,三妹说这段台词的同时,导演给他们安排的场景和情节在路边吃简单的路边餐

这个安排什么意思?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吧

而且最妙的是这段戏的收尾,两个人距离捅破窗户纸只有一步的时候,导演让老板给三妹夫上了一盘臭豆腐

这段戏开始时,曾说过“这味道闻了都想生病”的三妹夫,把臭豆腐吃了

大家想想,这盘臭豆腐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它具体又是什么寓意呢?

简单提示一下,三妹的下一场主场戏,是在第47分钟左右,内容是闺蜜跟她说,“他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来找我了”,再下一场主场戏,在第51分钟“我是来等你的”

好,既然三个女儿都说了,咱们干脆把杀千刀的老居也说了吧

老居在整部电影当中主要干的事就是一件:做菜

然而他个人却已经失去了味觉,做菜这种行为对于他来说,完全只是在满足他人的食欲,当然,也包括锦荣的女儿姗姗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他的妻子也早亡了,他在个人男女主题上完全是缺失的

而在电影的结局中,那个整了大活儿的第五次家宴,就是杀千刀的老居最后一次做饭

电影结尾的第六次家宴换成二姐来做了,而杀千刀的老居呢?

味觉恢复了,锦荣也怀孕了……

好,简单说完“饮食”和“男女”在角色个人层面的寓意之后,我们再聊聊更复杂的内容:二者在家庭层面的寓意

简单来说,上升到家庭层面之后,“男女”元素就成为了“家”这个概念逐渐瓦解的原因,而“饮食”元素,具体化为了“家宴”这个关键剧情,作为维系“家”这个概念的方式

二者从个人层面相互呼应的关系,转变成了相互影响的对立关系

而这种相互对立关系,又是与《饮食男女》这个标题没有说明的那个主题有关的

笼统的说,没说出来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传统观念”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

个人层面的矛盾,既每个人物都有欲望但总是不肯直接表达的矛盾性格,这个主题直接左右了朱家四个主要角色的人物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饮食”作为显性元素,“男女”作为隐性元素的这个人物设计方案,就是为了解决“如何体现这种个人层面的矛盾性格”这个需求,而设计出来的

所以仅凭这个前因与后果的关系,我们其实就可以作出判断:

“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题,相较于“饮食”与“男女”的欲望主题,是更为基础的那层代码,所以,它才是导演最初想要表达的内容

再说回来,家庭层面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传统的“家”这种文化概念与当下越来越推崇自我,逐渐原子化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直接决定了整体剧情的设计:

在电影当中,朱家的四个主角都是因为受“男女”为典型代表的欲望的影响,渐渐告别了以“家宴”为标志的“阖家团圆”的整体概念,只不过杀千刀的老居和大姐是主动从“旧家”当中走出去,而二姐和三妹则相反,她们是被动选择离开“旧家”的

我不知道我这种高度概括的笼统的表述方式和内容,大家理解消化起来,会不会不适应

如果觉得还是有点乱的话,先别急,接下来再简单总结一下整体的人物设计之后,我会把电影从头至尾逐帧详解,届时大家或许就能慢慢理解了

好,聊聊人物的设计

首先,对于“分析人物的设计”这件事,很多朋友其实是存在一个很严重的误区的:

那就是,总是把对人物的“评价”,当成是分析

比如说,将老朱评价为别有用心道貌岸然的老不正经,评价大姐则是闷骚+掌控欲强,对二姐往往是夸赞她独立自强,敢爱敢恨,对于三妹总是揣测她最开始撺掇闺蜜多晾她男朋友两个钟头的时候,不是就在为挖闺蜜墙角做准备,她是不是个绿茶婊

坦率地讲,我个人认为这种“评价”式的分析,是完全没有任何价值的

因为这些“评价”只是对表现出来的最浅显的剧情内容的概括,即便总结的再精准,只要对于整部电影内在的设计逻辑以及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没有触及,那它跟村口老太太嚼舌根就没什么区别

不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小说漫画,任何的故事,在设计人物和剧情的过程当中,都必然是先有一个最原始的设计目的的,而后基于这些宏观,笼统的设计目的,一点一点的去细化具体的需求,进而再为了满足需求,去挑选素材,一笔一笔将最终的形象丰富起来

整个过程就像是绘画的步骤,或者说,类似于种子发芽的过程

所以,我刚才才会强调,“饮食”作为显性元素,“男女”作为隐性元素的这个人物设计方案,就是为了解决“如何体现这种个人层面的矛盾性格”这个需求,而设计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出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主题,才是导演最初想要表达的内容

找到了这个出发点,我们再从最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人物在整个故事当中的作用,自然很容易就能摸索出创作者由轮廓到细节,一笔一笔设计描摹出整个电影的设计过程

《饮食男女》这部电影当中出现的人物总体来说有两类:

一类是核心人物,既朱家的四个人,另一类就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人

他们都是从这四个人物的主题需求延伸出来的工具人,负责帮她们捧哏,完成各自的主题表达的,所以只要理清了朱家的四个主要人物,其他所有人的设计就都能一目了然了

朱家的四个人物继续细分下去的话,又可以分为两重两轻,两重自然就是杀千刀的老居和二姐,两轻自然就是大姐和三妹

这两组人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只是表面上的戏份多少而已,轻重之别的核心在于,具体承担的主题内容和深浅

简单来说,大姐承担的只是一个由自我封闭到解放的过程,而三妹更简单,她连人物发展的过程都没有,只是当下最“自由”的生活态度的展现

而且,她们俩的故事线都着重在“个人范围”的男女主题上,虽然大姐也曾说过要留下照顾老居这样的话,但是当她的个人男女问题解决之后,她离开的是非常干脆的

反观老居和二姐,他们二人不论是在“饮食”主题上的着墨,还是“男女”主题上的矛盾都是与“家庭层面”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概念与当下时代之间的矛盾”紧密相关的,当他们俩决定离开“家”之后,他们的旧“家”,这栋宅子,也就被卖掉了

再继续细分下去的话,大姐与三妹,老居与二姐之间的设计,也是似而不同互为镜像的

具体来说,大姐所克服的困难是源自于自身内在的压抑,三妹所克服的障碍是源自于外在的人际关系……

而且要注意的是,导演并没有对每个人的具体行为给出任何主观的对错好坏的评价

典型案例就是三妹,她跟闺蜜摊牌之后,导演只给了闺蜜一个愤怒的镜头就结束了,跟家人摊牌自己怀孕之后,也没有给家人任何表达观点的镜头,直接一个转场三妹就跟人走了

导演完全不站队,不表达的态度本身就已经说明,这并不是他想要经由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重点了,

再说回来,老居和二姐之间的区别在于,老居的故事线是逐渐克服自身传统的对于“家”的执念,从而主动选择走出去

而二姐则正相反,她是因为外部的因素一步一步挤压,最终因为失去了一切牵挂所以被动离开“家”的

好,简单梳理清楚《饮食男女》在讲什么之后,咱们开始真正的正文内容:

结合电影逐帧细聊一下《饮食男女》是如何讲主题的

不过……第一步我觉得还是应该先简单的用枯燥的语言概述一下宏观层面的情节架构

实不相瞒,我是个处女座,可能确实是有点强迫症和完美主义,所以,就让我按照顺序先把宏观剧情结构讲完,好吧

整部电影的结构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大致上仍然是起承转合四步走的格式

继续细分下去的话,横向上,是以六次“家宴”为关键结点,划分为六个剧情段落,纵向上,是以朱家四个主角为主轴,规划出四条剧情线

每个剧情段落内,四个主角的故事线交叉推进,相互呼应

其中,第一次家宴前后是为总起阶段,介绍个人“男女”与“饮食”家庭

第二次家宴之前是主题层面的总述阶段,既展现个人欲望与“阖家欢乐”之间的矛

第三次家宴,以三妹的离家为标志,旧的“家”开始解体

第四次家宴,以老温的过世和大姐的离家为标志,刺激最核心的人物,二姐和老居,推动“家”的进一步解体

第五次家宴,是旧“家”最热闹的一次,也是旧“家”宣告解体的结点

最后一次家宴,虽然只有老居和二姐两个人,但旧“家”消亡的同时,大姐三妹和老居也各自迎来了新“家”的诞生

所以,中国传统观念的那种“家”,真的被时代冲垮了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似乎还是无法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毫无争议的答案

好,主题勉强升华完了,咱们开始结合电影,逐帧聊细节

首先,电影开场的第一幕,是在一处十字路口,横向的车流走过后,纵向的人群和车流从远处驶来,随后电影标题出现,《饮食 男女》

这个车来车往的镜头,寓意很简单,就是在说芸芸众生嘛,很直观也很容易理解,比较值得暂停聊几句的是这个标题的字体

打眼一瞧大家就能明白,男女二字所用的肯定是古代的字体,具体是哪一种,我懒得查了,因为其实也没必要查,这个设计的重点并不在于具体是哪种字体,而在于这种一看就知道是古代的字体与饮食一看就知道是标准现代字体之间的对比,再加上饮食二字与男女二字直接点出来的内容,非常简单直观的就点明了我刚才罗里吧嗦了半天才说明白的:“这部电影究竟在讲什么?”这个问题

电影再往下,从街头转到了主角一家,但是第一个镜头导演并没有直接给出主角一家人,而是先给到了这栋房子的全景,这个镜头虽然一闪而过,但我们结合后面二姐买房失败,以及全家人都离开之后,这栋老房子也被卖掉的情节对照着来看的话,就能看出导演的用意了

在这部电影当中,除了“家人”之外,这栋造型传统古朴的房子本身,也被视为是“家”这个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我们对比老居在电影结尾回来时的部分,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他本来是打算直接用钥匙开门的,犹豫片刻后,改为摁门铃

用钥匙开门,是主人身份的人才能做的事,摁门铃进来,是客人才会做的事,再婚之后的老居虽然仍旧是三姐妹的父亲,但在他自己看来,他似乎已经不是这个房子的主人,也不再是这个“家”的主人了

而且二姐来开门之后,也对他说了一句“请进”

所以,这里到底还是不是老居的“家”了呢?

坦率地讲,我给不出答案,所以,咱们还是继续往下看吧

镜头进入老居的家中之后,就是大家喜闻乐见,可谓经典的一大段做菜镜头了

对于烹饪,我虽然一窍不通,但是关于这段剪辑的逻辑,还是可以简单聊两句的

整段做菜戏,除了一开始将鱼从宰杀到剔除内脏到改刀、蘸面粉再到最后下油锅炸的过程完整展示了之外,后面那些菜的制作过程,全都是相互穿插剪辑,各自只展示一部分,共同构成做菜的完整过程的

而且其中还包含从切肉到切素的同动作对比,从炸肉到洗菜的相似声音转场,煮鸡的锅和煮肉的锅之间相似器皿的对比等等细节设计

这些设计虽然也有炫技的嫌疑,但主要还是对后面电影整体叙述风格的一次简单铺垫

看到后面我们就会发现,类似的于此的不同剧情线之间来回切换对比的部分比比皆是,虽然这样的叙述风格看起来好像不严谨周正,将每个人的故事线分割的很碎,但其实这种“碎片式”的叙述方式,是用相同的主题紧密串联起来的

所以,观看这样的电影或小说时,千万不要只看纵向的单一人物的故事线,要结合前后其他人物的内容作横向的对比,才能看清整体的表达

就像这段做菜戏一样

好,我们继续往下

电影来到第4分25秒左右,一通电话打了进来,做菜戏结束

老居接电话之后,开口第一句问的就是“吃了没”?直接点明“饮食”主题

看完整部电影之后,再回到这里时,我们就会明白,电话另一头的人,应该就是锦荣,所以其实这通电话里,也同时包含“男女”主题

再往下,获知对方还没吃之后,老居又说了一句:中午就下碗面凑合着吧

这句话,有意思就有意思在,它出现在刚才那么一大段做菜的戏份之后

单从故事层面来说,这里让对方中午下碗面凑合着,大概只是对面来不及做饭或是来不及过来一起吃的意思,但是我们再沿着“家宴”的寓意就是对于这个“家”的维系这一点深入思考一下,这个下碗面凑合,好像就有另外的意思了

一种可能是想表达,锦荣在故事刚开始时,还不能一起参加家宴,否则会破坏这个“家”的维系,另一种可能是暗喻锦荣此时的家庭状况,她已经在进行离婚的过程中了,没有制作“家宴”的必要了,饮食仅仅只是满足个人的食欲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完全是在过渡解读,这就是一句寻常的家常话而已

再往下,老居聊鱼的清蒸问题时,镜头同步给到了墙上的照片,这又是一个很有设计的片段

一方面,“鱼该红烧还是清蒸”展现老居厨师身份之“里”,墙上的照片展现老居厨师身份之表,二者互为补充,另一方面,电话那头的人真的在乎这条鱼应该怎么做么?

很明显,并不在乎,因为接下来老居的话是“今天不说,要等到哪天说呢?”

老居这里的思维其实是有点直男的,在他看来“饮食”话题是等同于“男女”问题的,关心对方饮食的原因就在于关心对方这个人嘛,但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看,老居罗里吧嗦扯那么多鱼应该清蒸不应该红烧,这分明是在回避“男女”问题

而且事实上,老居虽然嘴上说“今天不说,要等到哪天说呢?”,但是当女儿们真的回家了,菜上桌之后,他也并没有今天说

具体为啥这样设计,咱们一会儿聊到那部分的时候再说

好,老居的身份和饮食男女话题简单铺垫完成之后,三个姐妹陆续登场,这里我先放一下原片给大家,然后再聊具体的分析,大家注意将三个人的部分对比着来看

好,先看这些,三妹后面的部分一会儿再单独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三姐妹出场时的第一个镜头,导演都没有给直接到她们本人,而是给到了道具,因为这些道具不仅是针对她们各自的性格和身份特点进行设计的,更是用来暗喻她们各自的主题任务的

具体来说,大姐给到的是随身听,并且辅之以哈利路亚的背景音

先说音乐,这个元素在大姐的感情线里是贯彻始终的,是她内心真实想法的直观体现

初登场时,她戴着耳机,用音乐主动将自己与外界的其他声音隔离开,展现出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但随后,导演又安排了一个她的随身听出现了问题,在她强行的拍打调整之下,再次恢复她想要的“正常状态”的过程

以此暗示观众,大姐这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并不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

那么她为什么要用音乐封闭自己,之后的转变过程又会如何通过音乐元素来展现呢?

这些到了后面咱们再细聊

而后二姐这边,背景的宗教音乐戛然而止,被敲击键盘的声音所取代,同时,画面最先给到的是一些表格,在今天看来这当然是非常简陋的,但这毕竟是1993年的电影嘛,在当时,这就已经是最现代化的体现了

地图、财务情况、中央航空年度营运分析,先后三张内容,就直接点明了二姐的工作是与航空行业有关的,与做传统菜的老居可谓一古一今,对比鲜明

之后,镜头给出二姐的正脸,发型、衣着也都与大姐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比

之后镜头再度拉远,给了二姐的办公环境一个全面的展示

室内部份,独立的办公室以及桌椅等用品点明了二姐在公司内部的地位,室外部分,高楼大厦的背景直观展现了二姐的社会地位

满打满算总共才十秒左右的片段,就非常直观的交代出了二姐的工作、社会地位、以及与老居和大姐之间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总共三部分的内容

非常高效的叙述

最后,三妹,她这里最先给到的是放入油锅里的炸鸡,而且导演还特意安排了一个老外过来质疑了一句,这一设计的用意可谓很明显了,就是在告诉我们,炸鸡这种现代化流程制作出来的饮食虽然吃起来还是很爽,但不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口感上,都已经无法辨别是不是鸡了

不过,我们也不能就此便认为,导演对于现代的快餐饮食持否定的态度,因为排队来此满足饮食需求的人很多,而且都是普罗大众,与被老居拿来挂在了墙上的那些,以某光头为典型代表的,已经成为过去的所谓社会名流和达官显贵们,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欲望这种事,真的存在什么孰对孰错孰优孰劣谁高端谁低贱的区别么?

好了,不多说,我们再往下看

三姐妹的个人情况介绍完成后,三妹这里率先推进了感情戏

三妹夫原本是跟闺蜜交往,但这个闺蜜的态度就很矛盾,非要再折磨他一阵子,于是三妹顺水推舟,建议她把人多晾两个钟头,随后两个人相视一笑

三姐妹的初次介绍结束后,镜头回到老居这边,之前讲过了,三妹那边炸鸡块,老居这边则是烤整鸡,很鲜明的对照

之后,第二阶段的介绍开始了

老居盖上盖,二姐拿起电话,一个简单的相似动作转场之后,镜头又回到办公室当中,但有趣的是,二姐拨通电话之后,并不是跟同事聊与工作有关的事,而是跟朋友聊男女主题

简单一个嘿嘿嘿,点到为止后

镜头转到大姐这边,先是牧师个人的镜头,紧接着是一个体现牧师与信众们之间关系的镜头,第三个镜头,才切换到大姐这里,但画面当中并不只是大姐自己一个人而已,还有其他人一同入镜,所以这里展现的并不只是大姐自己,而是她与信众们这个群体共同的精神需求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姐后面的这位女士,三分钟之后,将大姐送回家门口,并谈论男女话题的就是她,但是再往后,就没见这个角色再出现过了,即便到了电影最后,大姐夫接受洗礼的时候,这个角色也没有再出现

所以这个角色的功能很单一,就只是为了在大姐的初登场阶段,辅助展现她对于男女主题的态度而已

好,再往下,前方高能了

知道大家都是未成年人,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这里的画面我就模糊化处理了

与大姐那边祥和平静的气氛截然不同的是,二姐这边在男女主题的表现上,有点直接,两相对照,区别明显

随后,导演又很快将镜头切到了老居这边,给了这么一个……我只能说懂的都懂,不懂的话说了也不懂,所以没必要细说的镜头

如果你们要是问我懂不懂的话,我只能说……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直观的展现完二姐对于男女主题的态度之后,俩人终于开始说台词了,二姐在这里首次铺垫了自己想要“离家”的想法,包括签定新房子的合约,以及二人之间只能做“普通朋友”不能做情人的奇怪关系

而且有趣的是,二人做情人就会吵,并不单单只是因为这个“普通朋友”并不能理解二姐的事业和对于做菜的热爱,二姐对于这位“普通朋友”的事并不感兴趣也是原因之一

在此处,这位“普通朋友”邀请她去自己的艺廊看画展时被拒绝了,后面1小时32分时,这位“普通朋友”提及他要结婚,是这样说的:“我应该有跟你提过几次”“她学画,教画,又帮我管理艺术中心”

对于他曾几次提过的事和人,二姐完全没有印象,而这位“普通朋友”最终选择的结婚对象,跟他自己一样,是从事绘画类的艺术工作的

也就是说,两个人打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满足彼此的生理欲望,而无法满足彼此对于“家”的需求,因此,当其中一方更需要“家”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之后,两人结束关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好,我们再往下看

二姐的情节结束之后,导演又穿插了一段老居不知是在取醋还是取酱油的镜头,这里是不是有暗示酸甜苦辣,味道自知的意思,我没有把握确定,或许这可能只是一个像“,”一样,用来将姐妹们的情节分割开的简单内容而已

最后,镜头又转到三妹身上,简单强调了一下周末要回去参加家宴的事之后,再次推进她的感情戏,三妹夫正式登场

对于小芝芝故意让自己痛苦的行为,三妹夫很生气,但又因为所谓的“爱”非要自讨苦吃,即便我们不结合后面的内容,单看这一段也不难明白,三妹夫所谓的“爱”纯粹就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但是……谁还没年轻过呢?完全可以理解

然后我们再看三妹对于他的态度,虽然我是个直男癌,单身狗,但我也有七成的把握敢说,三妹从这里起,对于三妹夫就是有好感的,这绝对不是我的错觉

二人的对话通篇看下来,男方的话题一直在那个小芝芝身上,三妹接连主动抛出来好几个话题,他都只有机械的回应,甚至他的眼睛也一直没有看向三妹

然而即便如此,三妹离开时,还是有一个回头的动作,而她脸上的表情,大家也都懂……

只能说……谁还没年轻过呢?完全可以理解

再往下,接的是一个大火爆炒的镜头,菜做到这一步,距离上桌自然就不远了,所以导演的目的显然是在以此暗喻开篇人物介绍部分即将结束

下一个镜头,开始介绍老居的男女主题,画面虽说很简单,不过却值得多说两句

在影视剧的视听语言设计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内容,一个是人物与其他人物或者道具或者场景之间的位置关系,另一个则是画面的色彩光影效果

我虽说没有系统的学过这些东西,不过,照葫芦画瓢的简单聊两句还是可以的

这个镜头,以中间的边框作为分界线,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侧的老居身处于窗框构成的边框当中,整体色彩是明亮柔和的,右侧的亡妻处于相框构成边框之中,边缘的色彩都是黯淡无光的

这种人物被某种边框所框起来的情况,在视听语言中通常用来表示人物处于某种困境或是束缚当中的意思,这里的寓意很明显,束缚老居的,就是右侧已经过世的妻子

但是已经过世的人是无法再做些什么,主动对仍在世的人造成影响的,毕竟这不是鬼片

所以,将老居束缚在框中,使他一直压抑自己,对于“男女主题”保持沉默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三个女儿的看法,而是他自己对于已经过世的妻子的愧疚和执念

接下来,镜头下移,菜出锅,家宴的准备工作和朱家一家四口“男女主题”的情况都初步介绍完了,剧情正式步入下一个小阶段:

女儿们陆续回到家中,通过“家宴”来展现个人与“家”的关系

第一个回来的当然还是大姐,送她回来的这位同信仰的姊妹,刚才简单说了几句,这里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她送大姐回来的方式:这辆小车

在后面第1小时38分钟左右,将大姐从家宴中带走的,也同样是一辆摩托车

那么问题来了,导演为什么安排了摩托车这种交通工具来接送呢?

因为摩托车这种交通工具,可以让两个人更为亲密的贴在一起

我们对比第1小时45分46秒左右,大姐夫带着大姐回来参加第五次家宴的这个镜头

以及大姐初登场时,身处于公交车上,而后又用耳机和宗教音乐主动将自己与他人隔绝开的情景,前后两种状态的对比非常明显

此外,三妹夫的小摩托车也是一样,在电影所展现出来的画面当中,那个小芝芝从来没有跟三妹夫同框过,三妹夫的车后座只有一次是载了人的,就是在第51分07秒左右,载着三妹到他家里去

然后,我这里再多问大家一句:这些关于摩托车的,统一的细节设计,是源自于哪里?

答案很明显,先有大姐和三妹这两个人物个人的主题表达需求这个“因”,才会有这些前后对比设计的“果”

所以,视频前半部分那些罗里吧嗦的东西虽然很枯燥,但真的很有用,只要搞明白了最基础的出发点,一切设计就都能一目了然了

最后我再多提醒一句蛤,台湾省那边骑摩托载人的时候不戴头盔算不算违不违法我不清楚,但是大家在骑摩托车、电动车,以及在河边钓鱼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戴头盔,听到没?

我这是为大家的安全着想

好,再说回来,这位姊妹在把大姐送回来时,提到了男女主题,并且铺垫了一个细节,仍然是与音乐元素有关的,就是大姐的歌声

此时,大姐的态度是:“我不希望人家喜欢我,只是因为我的声音”“那就不要找啊”

但是到了后面……算了,后面的事留到后面再说,不然下一期就没得说了

下一个回家的是三妹,她这里没啥好说的,背着包坐公交车回来,很符合她学生的身份

最后一个是二姐,她是被人开车送回来的,这个人应该就是那位“普通朋友”,但是值得我们多留意一下的是,二姐在下车之后,车上的人并没有跟她寒暄什么,直接就走了

鉴于台蛙那边93年的时候应该还不存在兼职跑滴滴的情况,所以这个细节所铺垫的态度,可能是在与后面这位“普通朋友”突然的结婚相呼应的,当然,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好,烤鸭的火候差不多之后,家宴正式开始

家宴的第一个镜头,导演还是没有直接给到“家宴”本身,而是给到了以唱歌的方式“阖家欢乐”的隔壁,同一主题,不同方式,镜像对照,似而不同

镜头进入朱家之后,第一个画面是将食材下锅的三妹,同时,辅之以大姐饭前的祷告声和隔壁传来的“随风而逝”

有趣的是,按照三姐妹所坐的位置来看,这一小段内容,我们观众与二姐是处于同一视角的,二姐在这个片段当中只露出了一双无处安放的手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让大家从二姐的角度感受一下这个家的状况,进而明白二姐之前为什么会跟“普通朋友”说,为了离开这个家,把全部积蓄都拿去买新房是值得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二姐是三个姐妹当中主题表达任务最重的,所以她在后面还有重点情节要展开,此处就没有必要多写她一笔了,那就重复了

好,我们在往下看

祷告结束之后,视角突然转换到了另外一边,先全景展现了一下三姐妹面对“家宴”时统一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态度,而后老居端着一盘食物从厨房走出来,入座

这里有两点值得说的,其一,就是椅子的数量,四个人,但却有五把椅子,最后一把空着的椅子显然就是用来暗喻过世的母亲的,而且演员还特意伸出一只手放在了那把椅子上,强调了一下那个位置的存在,与前面过世的妻子框住老居的镜头相互呼应

其二,老居落座的位置是距离镜头最近的,同时具体的坐姿是面朝女儿,背对观众

从家庭层面来说,这个画面直观体现了他的“父亲”身份在“家”这个群体当中的地位

从角色个人塑造的角度来讲,这个角色的表情和内心被刻意隐藏了起来,我们只能看到“父亲”的背影

所以大家想一想,导演是出于表达什么内容的目的,将这个镜头设计成这样的呢?

显然还是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核心主题嘛

我们再往下看,接下来就是这个“矛盾”主题的直观展现了

首先,第一个开口的就是老居,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他这里其实想说的就是跟锦荣的事,所以实际上他是第一个打算将“离开家”这件事对家人们说出口的人

但是传统文化的惯性使得他解放思想,说服自己的过程非常困难

因此,随便一个外来的因素,就被他当成了停止发言的借口

而这个外来的因素,导演将其设定为“二姐”点破“老居的味觉缺失了”

这是个同时达到三个作用的综合设计

除了刚才说过的体现传统观念对于老居的束缚之外,这里也铺垫了三姐妹对于“家宴”的真实态度

首先当然是二姐,她虽然是第一个实际将“离开家”这件事对家人们说出口的人,但同时也是对于“家宴”的味道最为敏感最为重视的人

我们再对比一下大姐和三妹,三妹的反应是打圆场,大姐则是给了一个并不准确的猜想

对照一下她们后面各自的故事线,此处为什么会铺垫这样的反应,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妹作为最年轻,受传统观念影响最少的人,她对于“家”的感情就像她对于饮食的态度一样,有滋有味,能够满足食欲就可以了,并没有“执着”到“精益求精”,眼睛里揉不得一点瑕疵的地步

大姐对于饮食同样既不敏感也不挑剔,而且对于老居的了解其实也并不够,所以在饭后,才会有她认为自己必然要承担照顾父亲的责任,而老居却不这么想的片段

再往下,镜头回到老居身上,这个观念传统的父亲,对于女儿同时刺激他家长尊严和厨师专业性的“挑刺”,并没有展现出怒不可遏,强行打压的态度,只是执拗的否定,而后起身离席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原因也很简单,三个女儿基本上都已经有经济基础了嘛

这里我多说几句很多朋友可能不爱听的话

所谓封建秩序,道德礼教的崩溃倒塌,实际上跟什么思想的觉醒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任何时代的人们,都不存在天生愚昧这档子事,也不是毫无反抗精神,拆骨还父,割肉还母的哪吒,为了爱情,殉情化蝶的梁祝千百年来不是一直在流传么?

古往今来,人们的追求其实一直都差不多,只是以前的人没有选择而已,要么自由的饿死,要么规规矩矩的活着

真正让什么封建礼教,时代束缚那些乱七八糟的破玩意儿彻底失效的,还是生产力的发展,耕地种田不再是获取衣食的唯一途径了,宗族群体聚居的生活不再是应对天灾人祸的唯一方式了,因此,个体才能脱离那些规矩制度的束缚,去追求所谓的“平等”和“自由”

所以,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了经济基础,想有的自然都会有,没有经济基础,想要的并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好了,我这个半吊子水平就不再多胡诌八扯了,我们还是再说回电影

这里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BGM,跟家宴开始时一样,仍是在可着那句“随风而逝”反复的唱,与画面内容相辅相成

之后,家宴瑕疵的话题点到为止,女儿们又引出了新的话题

而引出新话题的过程,又有一个很细微但很用心的设计:

三妹是最先提出一个新话题来调整气氛的,但是话刚说了个开头,观察到大姐的表情之后,就闭上嘴了,由大姐先开口

大姐引出了锦凤和梁伯母这两个人物,通过对话我们可以得知梁伯母这个角色也同样是一个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当中无法适应的人,不过具体这个人物为什么被设计成从美国回来,她身上的设计又有哪些小心思,咱们还是留她实际出场时再说

这里先只点一个细节:就是大姐在“家宴”上自始至终没有提过菜做得怎么样

第一次第二次家宴,她都是负责引出梁伯母和锦荣的人,第三次她对隔壁的歌声表现出了反感,第四次完全没有心思吃饭,满脑子都是说大姐夫的事,第五次啥也不说了,光顾着吃,第六次家宴没参加

没有展现大姐对于饮食的态度,并不意味着规划设计上的不完美,因为不表态,不在乎,本身也是一种态度,而且这种设计与老居被动缺失味觉形成了似而不同的镜像对照的效果

更多的内容咱们还是留到下一期再说,这一期说的属实有点累了,我先把必须讲的讲完

梁伯母的铺垫完成之后,老居再次尝试来了一句“我这两天”,然后又找到一个意外,打断了自己的表达:就是,二姐在外买了新房子,决定搬出去住的事

整部电影,讲得就是传统之“家”的瓦解

个人欲望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脱离“旧家”的想法也是必然会萌生的,时至今日,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个人脱离农业生产和宗族群体生存模式具备了客观条件,唯一的约束只剩下精神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道德观价值观等思想内容影响了

在座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顾虑”,来约束自己,再加上对于他人想法的错误认知,最终整体上形成了这样一种集体沉默,貌合神离的状态

这种状态看似仍然稳定,实际上早已吹弹可破,甚至每个人也都在期待着有人站出来,或是出现什么其他的意外,能够率先打破沉默,如此一来,后面的人便可以以此为借口,减轻自己离开时的负罪感

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说,选择二姐作为开启这个“旧家”瓦解过程的人,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这样设计可以达成最早想要离开的人,却成了最后一个才离开的很拧巴很矛盾的效果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不也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拧巴,矛盾的心理么?

除了少数原生家庭确实极端到能让人完全断绝关于亲情的精神需求之外,大部分人实际上是很难做到在独来独往的生活中获得绝对的平静和足够的快乐的

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除了维持自身生存的生理需求之外,总是会有精神需求存在,因此,不论生产力如何继续发展,或是时代啊,思想啊,继续萌生什么“进步”,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大多数人是永远做不到完全取其一,弃其一的,最终还是会回到寻找平衡的道路上来

再说回来,选择买新房作为开启“旧家”瓦解过程的具体方式,也同样是最好且唯一的选择,这个方式与后面几次家宴相互呼应,形成了从准备离开的想法,到成员的实际离开再到物品离开最后到房子出售,这样一个由表至里,由虚到实,循序渐进的正序表达的效果

具体来说,在这场首次家宴上,是这样铺垫的:

二姐在讲述要搬出去这件事的时候,也同样采取了一个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又是什么房子造得蛮实在的,又是什么价钱也给很好的折扣

最后被最年轻的三妹直接点破关键:你要搬出去啊?

在这个过程当中,导演的镜头最先给到的是大姐,而后是老居,同时,还辅之以火锅煮沸的背景音,二姐一开口,大姐和老居显然就已经意识到,这是旧家瓦解的第一步了,毕竟这是迟早的事,所以,两个人都没有点破

这个时候,两个人想的应该都是自己

大姐想的应该是,照顾父亲的责任自己果然还是逃不掉,因此,饭后跟锦荣对话时,才会说“我爸将来也是要跟我的”

老居的心态应该是轻松了一些,毕竟在设定上,二姐是与过世的母亲长得一模一样的,她的离家不仅可以减轻老居心理上精神出轨的负罪感,将来也可以让他不至于将自己的再婚与旧家的解散挂上因果关系

所以老居开口就先是“很好啊”,三个字,不过,还是碍于咱们中国人有欲望总是不肯直说的矛盾性格,老居表示赞同的具体方式是“现在投资房地产也不错”

然而他这么一拐弯抹角,又造成两个影响

一方面,让大姐更加重了“照顾父亲的责任自己逃不掉”的想法,所以老居开口的时候,导演又给了大姐一个看向老居的镜头

另一方面,二姐拿捏不准老居这话背后实际的态度,所以在老居说完之后,二姐又用试探性的口吻问了一句

至于三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最年轻的她影响最小,所以并没有她的镜头

再往下,这场戏的收场

此处,老居的话是不能说明的,否则他的情节藏不住,大姐二姐的心理压力释放没了,整个电影的主题也就展现不出来了,所以导演又安排了一个意外,打断了老居的表态

至于这个电话后面的内容,咱们还是下期再说吧,不光文案给我写累了,录音也录的快大脑缺氧了

行了,就先这样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