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成都大运会即将来临,肩负重任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内,18000张红白灰相间的座席、1800平方米的赛场整装就绪。大运会期间,该场馆将承担体操小组赛、决赛任务。
(资料图片)
中心区域,运动场已铺好木质地板,划分出多个功能区域,几名工人正在检修巡查。“除了体操、篮球、羽毛球,这里甚至可以举行冰球项目比赛。”东安湖体育公园三馆项目技术负责人袁贵福一句话道出场馆的绝妙,“你看,运动场的木地板可拆卸,最快仅需4小时,就能转换为冰场使用。”
如何实现转换?袁贵福解释说:“‘冰篮转换’场馆并非首次出现。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多个场馆就有此功能。”本次大运会,转换更加娴熟,4—6小时内可由冰球场变为篮球场。
要符合多功能场地要求,地板下灰色的混凝土铺设得很有“内涵”——厚度40厘米的场地,有13个构造层,包括管道层、保温层、防水层、制冰层、混凝土层等。
袁贵福介绍,在混凝土平面下,密密麻麻铺设着700多根制冷管道,“与地暖造型、原理类似。”管道弯弯曲曲、分布均匀,相互间隔仅0.8厘米。管道总长22500米,以不足一厘米的间隔在1800平方米的场馆上铺设,如同绣花,“目的是为了更快成冰,保证冰管制冷均匀。在项目施工中,我们采取了施工模拟、精确定位放线、专用固定管卡等精细化施工方式。”
在“冰篮转换”中,冷却水流进制冷管道后,使地面温度降低,形成冰面凝结条件。“场馆内配有专门的制冷机房,待地面温度降低,再一层层洒水,逐步使地面形成均匀的冰层,最后达到比赛要求的厚度。”
“冰”转“篮”的过程,有一个关键的冰夹板,叫冰被或冰盖。顾名思义,就是为冰面盖上被子,起到保冷作用。
当冰球比赛结束,后续将开展篮球比赛,可在冰面上铺一层34毫米的冰被。冰被方方正正,每块4平方米,1800平方米的赛场,10个工人1.5小时即可铺设完成。冰被能隔冷隔热,上面铺上10厘米的可拆卸专业木地板,再安装上篮球架,即可开始比赛。
“完全可以放心,选手不会有脚冷的感觉,也不会觉察到是在冰面上,更不用担心奔跑、跳跃、球撞击会让冰面、冰被破损。”袁贵福信心十足地说,“材料皆是耐低温、抗击强,前期更是经过了大量测试。”
要实现“篮”转“冰”,则是拆卸篮球木地板,掀开冰被,按要求洒上水,待冷却后,冰层厚度补充到4厘米,符合场地要求,便可开展冰球比赛。“通过一馆多用,可最大限度提高场馆利用率,助力未来场馆长效利用。”袁贵福说。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2023-06-26
2023-06-26
2023-06-26
2023-06-26
2023-06-26
2023-06-26
2023-06-26
2023-06-26
2023-06-26
2023-06-24
2023-06-24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