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海霞晋升央视副主任

2023-05-18 05:06:05来源:DADALI梦想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点击上方“关注”了解更多名人故事。


(资料图)

海霞是知名主持人,家喻户晓。

从《早间新闻》《晚间新闻》《现在播报》到《新闻联播》《新闻20分》,海霞获得了“2007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多次被评为 “十佳播音员主持人”,是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如今51岁的她又添新身份,任职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

海霞长相大气有亲和力,主持风格稳健不乏激情,音色清亮、动听深得观众的喜爱。

她任新职这个消息一出,全网祝福,表示海霞实至名归,她更是河南人民的骄傲。

有位网友更是赞“海霞为中国说新闻第一人,名气和职位不代表什么,海霞两个字已经代表了一切。”

确实,海霞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百炼成钢。

她1993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就进央视工作,至今三十年,兢兢业业,只为“播音”一件事。

在工作上,海霞专心致志,拥有超强的业务能力,一分钟可读360个字,且播报的内容清清楚楚,是观众最爱的主播之一;

在生活中,她与丈夫互敬互爱,相互支持,是好妻子,好女儿,好妈妈。

-01-

熟悉海霞的人都认为,她是为电视而生,她的镜头感和状态之好,让人羡慕又叹服。

海霞也表示播音是自己的最爱:

做节目时往往是我状态最好,也最兴奋的时候,所以我感觉这份工作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而海霞能在这条路上走这么远,得源于母亲的用心培养,她是自己播音路上的启蒙老师。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多重要。

1972年,海霞生于河南,她上面还有一个哥哥。

海霞是她的本名,海霞的父亲是干部,母亲是语文老师,他们为她起这名是希望她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而海霞也从未让父母失望过,她从小跟母亲练普通话,母亲见她对普通话有浓厚的兴趣,便刻意培养她,并鼓励她积极参加普通话大赛。

在母亲的辅导和激励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海霞先后参加了三届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大赛并且获得了“三连冠”。

这大大的增强了海霞的自信心,也早早的就让她确定了自己要当播音主持人的目标,她要考北京广播学院。

对于海霞的这个梦想,父母百分之百支持。

高三那年,为了给海霞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全家陪着她把电视都“戒”了,全心全意陪她备战高考。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海霞差点与梦想失之交臂,因为没开电视,电视台播报北京广播学院招生的消息时,他们并不知道。

后来是海霞母亲无意中得知此事,才连忙赶回家拿户口本,奖状跑到报名处。

可还是晚了,报名已经结束。

要是海霞母亲就此认命,也许海霞的命运又是另一种了。

海霞母亲不甘心,看着女儿那么努力,却因为错过报名而无法上理想的大学,她不允许。

这大概是母亲的本能,为了子女,豁得出去。

海霞母亲找到招生的工作人员,与他们好说歹说,并拿出海霞上学以来获得的一本本证书,终于说动对方为海霞补报了名。

1989年,海霞以河南省文化、专业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自此正式开始追逐她的播音梦。

89级播音主持专业班留影

-02-

现在人们鼓励学子高考时最爱说的那一句就是:“考上大学就好了,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考学的人们也天真的认为,当然有的人也确实以为进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

海霞没这么认为,她以空杯的心态,充实自己,像块海绵一样不断的吸收并消化知识。

大学四年,她几乎每天都是最早起来练声的。

自律是通向自由的大门,就问整整四年,一天不落,谁能这么坚持的了?海霞可以。

有人曾问海霞是什么让她对播音艺术迷恋到如此地步,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的?

“喜欢。”她几乎是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海霞喜欢播报新闻时的那种先“吐”为快的感觉,也喜欢口齿清晰表达自己的感觉。

从小海霞就很崇拜妈妈,崇拜她说得一口好普通话,敬佩她对工作极致认真负责的态度,她的勤奋,她的努力,她的这些美好的品质深深的影响着她。

1993年,海霞被分进央视,在此之前她先被安排去无锡电视台锻炼。

历练结束,海霞重回中央电视台播音组,同时担任《早间新闻》《晚间新闻》两档节目的主持,自此正式开始她的职业生涯。

海霞至今都还记得首次直播时的感受,当时她是全台年龄最小、台龄最短的播音员。

首次坐上央视播音台前,她既紧张又兴奋,但开播之前她还是尽量抑制住自己心里的紧张,播报也渐渐流畅自如。

直到说完最后一句话,海霞没有出错,一切顺利,她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感觉自己做成了一件大事。

职业生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海霞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

她仍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真正的播音员,必须要突破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障碍。

我们看到的海霞端庄、大方,口齿清晰,语速快,爽朗、热情又幽默,这些都不是天生的,是她几十年如一的勤奋与努力练就的。

在播音这条道路上,她始终带着很深的情感探索,担任早晚间新闻主持人期间,

为了不耽误时间,她的枕边总是放着五个闹钟,每个闹钟预设的响铃时间都是5分钟。

看见海霞白天黑夜轮流转,做老师的母亲自然很心疼,但同时她又是一名监督员。

自海霞到北京求学,毕业后又进央视工作后,她与母亲见面的时间就少了,但是她与母亲的书信从未断过。

在学校时,母亲写信除了担心她的生活,要她照顾好自己,她还要求她不能懈怠,要用四年时间好好历练成长。

参加工作后,海霞成了主持人,母亲就成了她忠实的观众。 海霞知道,母亲思念自己胜过自己思念她。

因为每次看她播音,母亲都会详细记录下她的优缺点,哪里好,哪个字发音不够到位,哪件服装搭配不够理想,哪天化妆感觉怎样等等,每一处她都观察的细致入微。

-03-

在别人看来,母亲或许管的太多,即使工作了,隔那么远都还要这么要求。

只有海霞心里明白,要是没有母亲的培养和严厉要求,她的播音艺术道路可能没那么顺畅。

她感恩母亲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感谢母亲每一次对自己的教导与纠正,她为自己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同时她也在努力成为母亲的骄傲。

在海霞心里,永远放不下的是母女亲情,当她知道母亲生病时,她的心如刀割,工作结束就立马到她身边。

青年海霞与康辉

1998年9月的某天,海霞刚结束《晚间新闻》的播报,就接到哥哥电话,说母亲脑血栓正在医院抢救。

听到这个消息的海霞觉得天瞬间就塌下来了。

她赶紧跟单位请假奔到母亲身边,看着昏迷不醒的妈妈,医生告诉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病人可能永远醒不过来,即便脱离生命危险,也有可能成植物人。

海霞的心一下子就绷紧了,过往与母亲的画面历历在目,她还那么年轻才五十出头,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妈妈,她在心里默默祈祷着。

幸运的是,在昏迷两天两夜后,母亲醒过来了,恢复了意识,但是她的下肢没有知觉,歪嘴斜眼也不能顺畅的表达。

海霞看着妈妈,握着她的手,知道她想说什么。

她要妈妈放心,只要能够醒来,就还有机会,她和哥哥爸爸会一直陪着她,照顾她。

听了女儿的话,母亲的泪水止不住的往外流,除了这个,她还怕自己耽误女儿的工作,所以好一点她就要她回去工作。

哥哥与父亲也让她放心,只要母亲醒来了,他们会好好照顾她,她只管回去安心工作。

海霞听他们的话,回去上班了,但她还是放不下母亲,每逢休息就跑回家陪母亲。

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状态也越来越好,面部、语言都恢复正常,可以正常说话,下肢也渐渐恢复知觉,可以扶着东西自己坐上轮椅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海霞的事业也如她的名字一样霞光正灿。

1999年,央视创建《现在播报》栏目,海霞任主持人,短短半年时间,她就让收视率直逼《新闻联播》,在央视所有栏目中位列第二。

-04-

伴随着栏目的迅速崛起,海霞的知名度也迅速飙升。

2007年,海霞开始担任《新闻联播》主持人,家喻户晓;

2008年凭《晚间新闻》获得了“2007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2012年,海霞被评为 年度名、优播音员主持人;

此后,海霞的播音事业节节攀升,多次被评为央视十佳主持人, 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直至今又多了一个新身份—— 总台总编室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中心副主任。

在事业上,海霞通过妈妈的培养和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实现了梦想,成就了自己,成为家人的骄傲。

在感情上,她也通过自己的清醒与智慧收获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

海霞的丈夫罗永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两人在海霞朋友的聚会上相识。

彼时海霞27岁,罗永章37岁,他对她的印象早在还没见面之前就有了,原来在美国留学那些日子就是海霞主持的《晚间新闻》陪他度过的。

每次看着屏幕上优雅端庄的海霞,他就忍不住生出好感,没想到这次在朋友的聚会上见到真人。

一向沉静内敛的罗永章主动找海霞攀谈,朋友见两人志同道合便有意撮合。

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了恋爱,在确认关系之前,海霞跟罗永章说明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母亲瘫痪坐轮椅,罗永章没等她说完就知道她要说什么,便直接打断她:

谁没有父母,既然我们在一起了,你的妈妈就是我的妈妈,我们有义务照顾他们。

罗永章还真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

当时他们结婚时,他的工作还在山东,而海霞在北京,如此就意味着他们往后会异地分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罗永章放弃山东的工作,到北京到清华任教。

当然,再好的夫妻也会有矛盾。

海霞与罗永章也曾为要事业还是孩子有过争吵,但是经过沟通后,海霞选择暂时离开在女儿一岁时又回归了繁忙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公公婆婆就很给力了。

他们帮忙照看孙女,同时照顾儿子儿媳的生活,一家人互帮互助,相互理解,成全了他们的事业,也成全了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冰心曾说: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从原生家庭到组建新家庭,海霞都很幸运,当女儿是父母的宝贝,当媳妇有公婆疼,当妻子有老公包容与支持,相濡以沫,相互成全。

当然她也是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好妈妈,一家人和和气气,圆圆满满。

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如此吧。

关键词:

相关阅读